正值六月份,华北地区的冬小麦正处于灌浆期,丰收在望。笔者在服务市场、回访用户时发现,今年小麦整体生长势头良好,但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小麦田中出现一些“白穗”现象,农民习惯叫它“烂麦头”、“麦穗枯”。
(灌浆期小麦白穗,与其它正常穗形成鲜明对比)
(白穗严重的地块,造成较大损失)
此病学名叫“小麦赤霉病”,从幼苗至灌浆均可发生,引起苗枯、穗腐、基腐和秆腐,尤其以穗腐最为普遍和严重,被危害麦穗早期枯死发白,与灌浆期绿色的麦穗形成鲜明对比,籽粒皱缩干瘪,品质低劣,出粉率低,而且病粒含有毒素,人畜食用之后易中毒。
(麦穗发生赤霉病的症状)
(左:发病的麦穗麦粒干瘪、品质低劣;右:正常的麦粒)
该病在华北冬小麦区普遍发生,不同地区发病情况有差异,主要与扬花期的降雨量或浇大水有关,其中冀南和豫中地区有些县发病较明显。有些严重发病地块,导致减产10%的比例,损失不小,实在不可小视。其发生规律、原因与综合防治方案如下:
一、发病规律
1、病原:属于真菌性病害,由多种镰刀菌引起,属半知菌亚门,优势种是禾谷镰刀孢菌。
2、病原越冬与侵染:在华北冬小麦区,以菌丝体和子囊壳在土表的根茬、麦糠、残秆败叶或其它植物残体上越冬。次年5月上中旬开始产生子囊,形成囊孢子,在小麦抽穗前后子囊的形成达到高峰,子囊孢子开始成熟分散。小麦抽穗扬花期,飞散的子囊孢子在高湿的条件下,通过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,亦可从张开的颖花直接侵入。赤霉病的穗枯以开花期的1次侵染为主,后期产生的孢子一般不会再侵染。
3、有利于发病的条件:温度22℃~28℃,空气相对湿度在80%~100%时,最有利于发病。小麦开花期雨水多或浇大水,易流行此病。
二、发病原因分析
1、机械收获普及,秸秆大量还田,麦糠散落田间,病原菌基数高。
2、发病严重地块,多数没进行小麦拌种。
3、管理粗放,过量施用氮肥,种植密度大,密不透风,扬花期水汽散发不出去。
4、花期遇雨或大水漫灌,麦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80%以上。
5、抽穗期至灌浆期没有进行有效的化学防治。
三、综合防治方案
1、选用抗病品种。目前,冬小麦尚没有发现免疫此病的新品种,但抽穗迅速、开花整齐、花期短、颖壳张开角度小、花丝短的品种发病较轻。
2、拌种。用2.5%适乐时(咯菌腈)悬浮种衣剂,药种比例1:500;或用20%克·福种衣剂,药种比例1:50。其它的如拌种三合一、三唑酮、萎锈灵等都可用来拌种,防效明显。另,据众德集团在冬小麦主产区河南许昌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,拌种时随拌种剂加入众德态康科,小麦根系发达,抗倒伏、抗干热风,麦穗长、麦粒多、千粒重大,增产增效显著。用量推荐:60毫升拌100斤麦种。态康科是众德集团从南非引进的一款高效海藻类、具有生根抗逆增产效果的功能性有机水溶肥,应用广泛,使用方法灵活,拌种、喷施、滴灌皆可。
(使用态康科拌种,注:此包装为传统态康科的包装瓶)
(左:使用态康科拌种的小麦田,根系发达、长势壮;右:对照长势一般)
(使用态康科拌种的小麦,麦穗长、麦粒多、千粒重大,增产增效显著。注:此包装为态康科的新包装,现市场上新旧包装共存。)
3、合理种植和科学施肥。深耕灭茬,清洁田地可有效减少病原。适期播种,合理密植,科学施肥,加强管理,冬前培育壮苗,提高抗性,合理排灌,确保抽穗迅速整齐,缩短病菌侵染时间。推荐施用众德小麦专用肥——大麦穗,亩用40-50公斤,同等肥料投入成本,施用大麦穗,增产10%以上,效果优良。
(众德小麦专用肥--大麦穗,含硫效果佳,专为冬小麦高产而设计)
(左:施用众德大麦穗,活杆成熟,有后劲,灌浆饱,产量高,效益大;右:施用普通肥料,早衰无后劲,灌浆一般,产量一般,效益一般)
4、化学防治。一般年份,抽穗至盛花期是第一次喷药的关键时期,可结合防治麦蚜,喷日本曹达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或德国拜耳25%戊唑醇乳油2500倍。要求亩用水量30公斤,关键在于打透。特殊年份,如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温暖多雨,第一次喷药的关键时期务必要提前至孕穗期进行。
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
作者:农服部——姚振领